今天要挑戰的是投資中最難克服的人性問題,很多人都會把握時間問證券分析師說,請問如何賺錢?今天反而想請教證券分析師,多頭趨勢下如何賠錢?仔細想一下是不是很多人在多頭中還是賠錢,所以這篇目的希望投資人反過來思考,如果你知道怎麼做會賠錢,那是不是避開不要這樣做,你反而就會賺錢了呢?
汰強留弱是人道 汰弱留強才是王道 偏偏我們做不到
Q:在多頭市場中,很多人會開玩笑說,射飛鏢選股,隨便買都會漲,或者是就看市場交易熱度,甚麼熱就買什麼,就是一個簡單送分題,不過,多頭市場中肯定還是有人會賠錢,眼巴巴看別人賺錢,吃飯聚餐的時候就在旁邊翹嘴,不參與大家的話題,那多頭市場中要賠錢要怎麼做?
A:我們就用投資人相對熟悉的台股舉例好了,這樣比較容易了解。
我先說明一下一個名詞,這個名詞叫做「盤整」,指的是股票市場在一段時間內波動幅度不大,無明顯上漲或下降趨勢出現,會在一個區間當中上上下下,例如2022年第一季,市場並沒有轉空,但指數就是在17000點~18000點之間波動,方向不易把握,套一句股民喜歡用的術語,很容易被雙巴,做多也被巴、做空也被巴,這個時候往往是投資朋友最容易覺得困惑,且不知道該怎麼做的時候,但偏偏盤整階段又占了一年當中大半數的時間。
很多的投資研究與分析都會說,你必須要停損、守紀律等,也就是說當你的投資達到一定損失的時候,為了保護原先投入的本金,你必須要先退場對吧,所以很多人會設定一個停損,達到參考值時候,就先出場觀望,避免不知道要跌到何時,跌到何年何月去,但實際上很多人作法剛好是相反的。
因為大家都知道汰弱留強,你才能對表現不好的股票止血,然後跟著強勢股獲得更大的資本利得。但這完全違反人性,因為帳面出現損失時候,就已經很痛苦了,還要你落實成為銀行戶頭中的虧損,大家就會自動詮釋,再放一下或許有機會反彈,反而把帳面出現獲利的標的先賣掉,讓自己的銀行戶頭中出現獲利的小確幸。所以總是汰強落袋,加上留弱回本,最後就等於壁紙無誤。
請大家回想一下是不是這樣,你是不是也剛好認識一個朋友就是這樣操作,沒錯吧?當遇到一個五百點大跌,你的操作是怎樣呢?是不是也是這樣?
是的,由此可見你是個正常的人類,因為人類就是會這樣,沒有甚麼不好意思,除非透過長時間的訓練跟挑戰,你才能把這種投資判斷內化成自己的決斷,但這個需要二個條件,第一個當然是時間,第二個就是學費,汰弱留強我也知道,偏偏人類很難做到。
為什麼多頭市場中大家還是會賠錢?因為多數人都這樣做:把帳面上獲利的股票賣掉,留下賠錢的股票,甚至加碼往下攤平,結果越攤越平,而不是針對弱勢股票,做出克服人性的停損動作,所以很遺憾地進入「報酬有限、損失無限」的軌道中,盤整局面下很容易就變成負報酬,因此,如果投資朋友是以資本利得為目的投入股市,那就要記得克服人性設立停損、甚至停利的機制,的確是不容易抓到高低點,但相信賺錢的勝率就會相對高許多。
機構法人的配對交易是什麼?
Q:我想問一下,投資機構法人呢?投資機構還是由人組成,你們法人如何克服這種投資上的迷思或困難點?是不是有些簡單秘辛可以談一下?
A: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好了,一般投資人受限於資金部位或看盤時間有限制,所以關注範圍沒辦法很廣泛,作法常常就是做多單一個股,就是買進一檔股票,然後看好他會上漲,操作比較單純,勝負就只能取決於這檔股票會不會上漲,彈性比較受限制。
但你要知道往往大盤就算是在盤整格局當中,資金還是會輪動的,一下在科技股、一下可能轉往高配息股票,可能下一周又回到航運股,聰明錢是非常靈活的,所以每個族群輪動機會都不一樣,更何況個股,很多投資朋友會說,我買了XXX怎麼都不動,肯定不動阿,你家裡有朋友來過吧,要介紹家裡環境的時候,是不是要陪同介紹,客人到哪主人就要跟到哪阿,總不會客人逛到主臥,主人一直在廚房介紹廚具吧,意思就是要掌握資金流動,是有蠻大難度的。
但機構法人常會利用配對交易的方式提升獲利,直白的講就是將相對強與相對弱的產品或股票,進行多頭與空頭配對,這樣做可以避開非系統性風險,並且可以獲得兩個標的之間的報酬,這可能會是單一強股跟弱股,也有可能是一籃子標的跟另外一籃子的標的,也有可能是股票或債券,不同的投資目標,產品搭配也都會不一樣。
這樣的作法是為了控制風險,報酬率可能沒有押對單一檔個股衝上天的那種突出表現,但相對損益曲線比較平滑,同時以結果來看,勝率相對比較高,不過,你必須付出人力、時間、數據收集與資料分析能力等,管理成本也比較高。
Q:
不過,就一般投資人來講,很難有機會做到類似機構法人的做法吧,或者是我想要模擬法人作法,有簡單方式可以進行嗎?
A:
投資人當然可以自己從大盤當中選出強勢股或弱勢股做配對,但我想投資人最大問題在於時間與資金,很少有投資人可以從0900到1330全程看盤吧?如果就算可以看盤,是不是也是工作中偷偷看一下,這樣工作能夠專心嗎?所以還是把力氣放在本業上,投資交給專業會好一點。
而且現在運用大數據理財在市場上已有相當熱度與實力,像是再平衡機制早期都是透過人力去做,那就要做大量的報表與資訊收集,成本相當高,現在以智能投資方式進行,入門門檻比較低,每個人都請得起機器法人幫你盯住趨勢,我覺得可以把部分資金轉移到這裡,試試看運用科技理財可以省下多少的時間跟力氣。
結語
就投資來講,因為我們是人類,所以很難克服人性,當然你可以選擇願意付出學費,累積實戰經驗,但若回到以時間與資金來看,我們個人投資人還是沒有辦法比得過機構法人的實力,但科技帶給我們很大的幫助,像現在已經可以利用機構法人優勢,借力使力做投資。
像是剛剛提到的再平衡,簡單來說如果持股族群或部位漲幅很大的時候,有一個再平衡把獲利先落袋,轉到比較穩健的族群或部位,萬一出現系統性風險,獲利報酬已經在穩健部位,那就會相對抗跌,而不是始終放在原本部位中跟漲跟跌,來回一場空。
而過去要做到再平衡,需要花許多時間關注,但交給機器人省時省力,機器人參考你的屬性並且關注目標,越接近時會提醒調整配置,留住你現有獲利,提高達成目標機會與速度。
詳細資訊請見:國泰智能投資官網
前往 解鎖從容理財 Podcast 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