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建議
親愛的客戶你好,
由於你的瀏覽器版本較低,部分頁面可能會有跑版或功能無法正確顯示的情況。
建議立即升級現有瀏覽器或選用其他瀏覽器:
下載升級 Internet Explorer
下載升級 Internet Explorer
下載 Google Chrome
下載 Google Chrome
下載 Firefox
下載 Firefox

通膨再創新高,一次看懂通膨形成的原因

最後更新時間: 2022.08.02

   美國近期公佈 6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來到 9.1%,再度突破先前的高點,並且續創 70 年代後歷史新高。物價持續的攀升,除了對經濟造成很大的負面衝擊外,對於生活也帶來許多致命的影響,並不單單只是買的東西變貴了。物價上漲帶來的連帶效應,甚至會影響到企業的投資,進而衝擊你我的工作、薪資水平等等,本系列文章將從認識通膨的最基礎觀念講起,物價的變動為何對於經濟成長以及民眾的生活造成深遠的影響?


如何觀察物價的變動?


   物價的變動,反映了當下總體經濟環境的供需水平,為除了 GDP 之外,用於衡量整體景氣的重要指標。一般來說,市場最為關注的為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以下簡稱 CPI),為衡量零售商品的價格指標,最為貼近一般民眾的物價水平。除了 CPI 外,生產者物價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 PPI)則為衡量中上游製造商的成本價格,通常波動也較為劇烈,如最新美國 CPI 及 PPI 年增率同步上揚,然 PPI 年增率則是飆升至接近 20% 的高點。而部分製造業為主的經濟體也會同時公布躉售業物價指數(Wholesale price Index, WPI)來代表批發價格的變動。


   物價指數若持續走升,稱之為通貨膨脹,也就是通膨,相反地,若物價越來越低,則稱為通貨緊縮,也就是通縮。如同消費者到商場購物,越搶手的商品,可以賣出的價格也越高,從另一個角度思考,越稀有、製作成本越高的商品,同樣也可以以更高的價格售出,最終形成通膨;反之,若商品乏人問津、即使商品本身數量再少、成本再高,廠商也難以將成本轉嫁到消費端,形成價格長期滑落的通縮。實際上通縮相比於通膨更令人擔憂,主要因通縮多伴隨著長期低迷的消費意願,最終形成侵蝕企業獲利的惡性循環。


資料來源:Bloomberg
單位:%


通膨是怎麼形成的?


在經濟學上,造成物價上漲的因素主要有兩種:


「需求拉動」(Demand Pull)的通膨
   一般來說,需求拉動的通膨通常發生在景氣熱絡時,消費意願強烈帶動物價的攀升,此時期的通膨多為政策決策者所樂見,因此,多數新進國家央行也將物價成長的水平訂定在 2% 的溫和增長。如此的通膨並不需要太多的政策干預,經濟也能順利運作,如同 2000 年代的新興市場崛起後,為全球貿易增添了爆發性的新需求,此時期各國的物價也普遍看到攀升,同時期全球 GDP 甚至在 2003~2007年,三度突破 5% 的年成長。


「成本推動」(Cost Push)的通膨
   然而成本推動的通膨就比較讓市場擔憂,因在供給側短缺而造成物價過度上漲,反而使得消費意願縮手,就會容易導致經濟成長的下滑。成本推動的通膨也會透過「輸入性通膨」(Imported Inflation)由原物料出口國輸出至世界各國,此時若原物料進口國貨幣也同時面臨到貶值,將會更為放大輸入性通膨的壓力。如同今年在烏俄衝突後,由於原油、天然氣、甚至農產品的供給不足,造成大宗原物料價格飆漲,今年在非美貨幣普遍大幅貶值的狀況下,亞洲等原物料進口國,也面臨到高通膨的情形,如台灣 6 月份進口物價指數來到 13% 的雙位數增長,日幣劇貶的日本進口物價指數甚至來到 44% 之高。


資料來源:Bloomberg
單位:%


   此類型的通膨便會導致政策的介入,最顯著的例子則為 70 年代的停滯性通膨,在 OPEC 禁運油價導致供給端引發成本暴漲之時,聯準會則以史上規模最大的升息來回應以壓抑需求,將供需重新導回平衡,不過這樣的緊縮壓力,也往往會加速經濟成長的下行,引發高通膨、高失業的停滯性通膨危機。

結論

   對抗通膨已經成為 2022 年全球央行最重要的課題,然而為了避免停滯性通膨危機重演,升息的幅度拿捏使得央行的政策調控難上加難,也讓市場對於央行造成政策失誤的擔憂出現,後續系列文章也將詳細探討政策究竟是否應該於嚴峻的總經環境下出手干預?以及如何觀察政策指標對於經濟成長的變動。



更多

繼續閱讀
升息讓投資變得更重要!投保投資型保單前必須搞懂的三大關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