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四部曲最後一步:建立「持續」的概念
由於金融市場瞬息萬變,投資理財是所有投資人長期的課題。在經過前三步驟:建立儲蓄觀念、探索風險承受度、設定理財目標後,本篇文章將透過「再投入」以及「再平衡」兩大訣竅,完成投資四部曲的最後一塊拼圖。
定期回頭檢視,最大化報酬、最小化風險
投資所獲得的報酬可以簡單分成兩個部分:資本利得以及利息收入,前者來自於資產本身的上漲,後者則來自於債券的利息收入或股票的股利分派,延續前一篇文章提到的,利率是金融市場的核心,也是為資產創造價值的最佳工具,這就是所謂的「複利」效應。
※延伸閱讀:投資報酬率怎麼算?快速看懂理財黃金公式
透過利率不斷累積,將最初投入本金不斷擴大,時間越長、威力也越強,而針對複利的效應,我們需要對其進行兩個調整,才能最大化報酬並最小化所能承受的風險,而這兩個調整分別是「再投入」及「再平衡」:
● 投資再投入(Reinvestment)
除了透過儲蓄計劃不斷投入外,同時也要將利息收入進行再投資,一般又被稱為 Dividend Reinvestment Program,簡稱為 DRIP。
以 Vanguard 標普500 ETF (VOO) 為例,VOO自發行以來每年都有配息,若從 2010 年開始投入至今,可以發現若將每年的配息再投入,有這些配息累積的報酬長期下來同樣不容小覷,由此可知持續進行再投資可以在前期更加快速地累積本金。
資料來源:Bloomberg
● 投資再平衡(Rebalance)
其次,如同在第二部曲提到的按照個人風險承受度所設定的投資組合,也將因為投資過程中資產的上漲而影響配置比重。
舉例來說,初期投入 100 萬按照股債 6:4 配置,在一段時間後,若股市因大幅上漲又不斷複利加乘,使得股票資產的淨值增加幅度超越債市,導致兩者比重慢慢變化為 7:3 或是 8:2,這時候重新衡量自己的風險承受度並未改變,則可以透過賣出股票、投入債市,將投資組合重新設定回 6:4。
結論
總結建立理財規劃的四個步驟,在進入市場的初期培養儲蓄習慣,了解風險承受度以及相關資產的波動後,按照理財目標設定預期報酬率再開始投入市場,進入市場後定期回頭檢視投資組合的變化,且將儲蓄及利息收入持續再投入,並隨時動態調整,按照風險偏好的改變或市場波動的變化將投資組合做再平衡。
透過簡單且環環相扣的四個觀念,就可以用更少的時間成本及舒適的狀態下,優雅投資、及早達成理財目標!
※延伸閱讀:投資路上,我們如何協助你達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