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月來,金融市場最大的風險,莫過於時常出人意料的經濟數據。例如,七月的經濟數據好得讓市場驚訝,股市便迎來一陣有力的反彈;八月的經濟數字意外不佳,大盤又隨之翻綠。
仔細觀察後我們會發現,其實這些經濟數字實際上的變動並沒有很大,但問題是,前景不明,因此任何訊息都會造成巨大的波動。目前全球經濟正踩在一個十字路口:經濟會衰退,又或者通膨即將結束?如果是前者,那麼我們可能還得挺過一段時間的寒冬;如果是後者,復甦可能已經離我們不會太遠了。
「槓鈴策略」,把阻力通通變助力
全球經濟的體質強於預期是事實,目前也不見有系統性的金融危機,因此,即使真的遇到景氣衰退,投資市場也很可能不會再有恐慌性的下跌。這意味著,如果因為恐懼而清空投資,反而很可能「賣在谷底」。
此時,最好的策略是,不要單賭任何一邊,而是同時投資兩邊,也就是「槓鈴策略」(Barbell Strategy)。顧名思義,槓鈴策略指的是,將投資標的根據未來互斥的兩種發展可能性,進行分配與布局。
衰退或者復甦?通通一網打盡
目前我們遇到的熊市因素,早就已經從「通膨」變成「通膨與衰退」。根據歷史經驗,只要熊市的主要因素能夠消除,復甦就離我們不遠了。假設通膨見頂、衰退又不嚴重,那麼市場估值此時很可能已經充分反應這個未來事件。在這種情況下,此時跌深的大型龍頭股、科技成長股、長天期政府公債,就會是相當好的選擇。
那如果通膨沒有這麼快就降下來,經濟環境又真的面臨「硬著陸」呢?此時,具有較佳回報率的投資級債券,以及股市中的公共事業、消費、醫療等產業龍頭股,就是能打敗大盤與通膨的標的。
延伸閱讀:高通膨與升息環境誰受益? Q2 全球企業財報解析
策略雖好、執行太難?不妨考慮平衡型基金
不過,即使是概念上這麼好的槓鈴策略,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執行困難。對於一般投資人來說,實在不可能有這麼多時間同時關注這麼多類別的資產項目,更不用說還要能順應情勢不斷調整。
所幸,目前市場上已經有許多平衡型的基金商品,都採取了槓鈴策略。例如,股債的分配比重、股票的產業比重、債券的長短天期比重、主被動投資的分配比重、價差與息收的分配比重,這些操作都能更好的發揮槓鈴策略帶來的優勢。投資人如果真的苦無時間,又不想錯過這個十年一遇的投資機會,不妨可以趁機投入平衡型基金,讓你在多空不明的情況下,獲利一網打盡。
*本圖文內容轉載自:國泰世華銀行 熱門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