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期間,參加大學同學聚會。言談間,提及我的工作性質,大家開始熱絡分享各自理財經驗。某位學長大談股票經,但在先前股市波動中,慘遭套牢。有位學妹則表示,自己對理財躍躍欲試,但卻始終裹足不前。
進一步了解後,我發現她幾乎不能承受本金虧損,但卻希望每年能有一成報酬。聽完後,我苦笑不語,腦海中浮現當初課堂上,投資學老師所教的「效率前緣」。
效率前緣,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馬可維玆(Harry Markowitz)提出,主要描述投資組合中風險與報酬間的關係。簡單定義是,在不同風險情況下,都能找到最大預期報酬的投資組合。如果將這些投資組合進行連線,就是所謂的效率前緣 (Efficient Frontier)。
前段看似略顯繞舌,甚至複雜難懂的專業論述,卻暗藏投資密碼。
透過資產配置,建立投資組合
俗話說,「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運用在投資領域,就是透過不同種類資產間的分散配置,如:股票、債券等。目的是在獲取合理報酬的同時,能將投資組合風險降到最低。
上述看似簡單想法,卻常受人性貪懼情緒影響。常見投資人重押某檔標的,期待一夕致富,卻在隨後市場震盪過程中,虧損出場。前面我的學長就是個慘痛例子。因為投資人經常在追求報酬的同時,忽略降低風險的重要性。
報酬風險,禍福相依
效率前緣除強調資產配置、投資組合的重要性外,報酬、風險幾呈同向,也是重要觀念。簡單來說,高報酬往往伴隨高風險,低風險卻隱含著低報酬。舉個例子,或許可以幫助大家理解。
試想,如果有一檔低報酬商品,本身具極高風險,恐怕會乏人問津。反之,在追求高報酬同時,卻期望低風險,更是不切實際,因為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個推論雖然合理,卻有許多類似我學妹這樣的投資人,很難接受這個觀念。
最佳投資組合:風險與報酬的抉擇
到底怎樣的資產配置,才是最佳投資組合呢?這個所有人都想知道的問題,很遺憾的,答案是沒有。
或許以下的回答會更適當。按照前述效率前緣定義,在不同風險情況下,都能找到最大預期報酬的投資組合。也就是說,每個人依各自風險承受度或期望報酬率,都能找到對應在效率前緣上的那個點,及屬於自己的最佳投資組合。只是這個配置,會因為個人投資屬性,及對風險、報酬的預期不同,而有所差異。
透過國泰智能投資,提供效率前緣試算投組
現在的你,或許開始對效率前緣有些概念,並逐漸認同這樣的投資想法。只是,當看到那些複雜的數學運算公式,似乎又開始有點無所適從、裹足不前。
透過國泰智能投資,投資人可以依據自己的風險屬性、理財目標等,再運用效率前緣觀念,試算出專屬於你的個人投資組合。相信只要透過這種方式,定期檢視,投資理財或許就不再那麼令人望而生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