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在九月的會議上確認了降息兩碼,雖然聯準會主席鮑爾不斷強調這是一次「重新校準」(recalibrate),但仍引發市場討論:假設經濟真的如此穩健,聯準會真的有必要一口氣降兩碼嗎?回顧歷史,過去聯準會一旦以「兩碼」作為降息週期的起點,後續經濟幾乎都會進入衰退;那麼,現在的聯準會是否跟過去一樣,已經看到了什麼蛛絲馬跡?
為什麼聯準會將本次降息稱作「重新校準」?
讓我們從消費市場與勞動市場兩面來看。根據美國各大企業發布的財報與財測看來,目前消費者仍有購買能力,比較需要注意的隱憂是似乎有消費降級*註1的態勢。勞動市場整體維持合理的失業率與薪資漲幅,但新增就業崗位下降速度較快。簡而言之,就是整體情況良好,可以看得出經濟已經從之前過熱的情況降溫至合理水準,但部分具有領先指標*註2意義的經濟數據,似乎暗示著經濟可能不會剛好停在現在這種剛剛好的水準,而是會繼續收縮。
因此,對於聯準會來說,現在快點啟動預防政策,才能真正避免經濟衰退。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麼聯準會不能等到經濟真的出現明顯問題之後再行動,而是要在這種經濟處在合理階段時就急著出手?這是因為,所有的政策都不是一執行就會馬上產生效果,具有時間遞延性。例如先前聯準會升息,也不是馬上就讓過熱的通膨降溫,而是在好幾季之後才真正產生作用;升息如此,降息亦是如此。
因此,鮑爾一再解釋目前經濟沒有問題、這次的利率政策是「重新校準」,意思就是:現在採取行動,就是為了避免未來出問題。從聯準會FOMC會議後釋出的點陣圖可以看出,本次降息之前的利率水準比目標利率高出了 1% 也就是四碼,這是一個對經濟相當有抑制力的利率水準,聯準會確實有降息的空間。因此,金融市場消化了聯準會的說法,沒有陷入恐慌。
後續經濟會如何發展?
那麼,後續經濟到底會如何發展呢?以下有三種可能性。
第一,重回復甦。
聯準會適時降息,而且降息幅度剛剛好;GDP成長率雖然可能稍微緩和,卻仍能維持健康水準。這是最完美的結果,也是目前市場較為主流的共識。
第二,進入衰退。
經濟放緩的力道太強,聯準會即使已經啟動降息,也無法阻止經濟進入衰退。由於聯準會已經啟動降息,即使進入經濟衰退,衰退的幅度與時長都能得到控制
第三,通膨再起。
聯準會降息降過頭,使得好不容易才壓抑下來的通膨又重新轉頭向上,經濟再次過熱。這是最糟糕的結果,但發生機率也最低。
根據歷史經驗,以上三種可能性同時存在,目前都還不能確定會走向何種結果。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歐洲、中國、美國這三大經濟體都已經進入降息周期,而原本打算升息的日本也急踩煞車,顯示全球經濟已經全面從先前過熱中冷卻。未來不論是哪個經濟體率先復甦、意外衰退,都可能帶動全球,增加了更多不確定性。對於投資人而言,在這個經濟十字路口,更需多加留意後續變化。
備註:
消費降級:指消費者在經濟壓力下,傾向選擇價格較低的產品,而非品質更高的商品。這種現象通常反映出消費能力下降,經濟增長放緩。
經濟領先指標(Leading Indicator):能夠提前反映經濟活動變動情況的經濟指標,可用來預測未來經濟走向。這些指標通常在經濟活動發生變化之前發出信號,幫助經濟學家和投資者評估經濟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