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建議
親愛的客戶你好,
由於你的瀏覽器版本較低,部分頁面可能會有跑版或功能無法正確顯示的情況。
建議立即升級現有瀏覽器或選用其他瀏覽器:
下載升級 Internet Explorer
下載升級 Internet Explorer
下載 Google Chrome
下載 Google Chrome
下載 Firefox
下載 Firefox

三大因素決定本益比(PER)是否合理

最後更新時間: 2024.10.24

對於投資新手來說,開始閱讀相關新聞時,一定會很容易被「某某股票估值過高」、「某某公司今年獲利能力提升,帶動估值」這樣的內容所吸引。不過,你是否思考過,所謂的「估值」到底是指什麼?而這些金融界的分析師們又是如何判斷估值高低呢?


評估股價的指標:本益比

我們最常用來評估一家公司股價的指標,叫做本益比(PER, Price-to-Earing Ratio),計算公式為:股價除以每股收益(EPS, Earing Per Share)*。簡單舉例,假設某家公司的股價是 100 元,而這家公司的每股收益是 5 元,那麼這家公司的本益比就是 20 倍(100/5=20)。

假如這家公司的營運非常穩定,每年都能夠維持 5 元的每股收益,那麼 20 倍的本益比就意味著:這家公司只要經營 20 年,就能夠賺回一倍的股本的利潤。因此,當本益比越低的時候,就表示這家公司能夠越快速地賺回一倍股本的利潤;反之,本益比越高,就表示需要更長時間才能賺回一倍股本的利潤。

問題是,公司的每股收益不可能每年都完全一樣。如果我們已經可以預見某家公司的利潤會不斷上升,那麼金融市場就會願意給這家公司更高的本益比,換言之,也就是願意用更高的價格去購買這家公司的股票。此外,如果金融市場認為這家公司的競爭力非常強、能夠在更長時間內維持相同的獲利水準,也可能因此會給予更高的本益比評價。


三大因素決定如何判斷本益比是否合理

整體而言,一家公司的本益比越高,意味著金融市場對這家公司的營運越有信心。然而,這難道意味著只有高本益比的公司才值得投資、低本益比的公司不值得投資嗎?當然並非如此,因為本益比並非只是反映企業本身的營運情況。以下是三個會影響本益比、以及是否值得投資的因素。


第一、 企業因素

我們該如何知道一家公司的本益比高低,到底是不是因為公司的策略與經營能力帶來的結果呢?很簡單,跟同業相比就知道了。如果一家公司的本益比長期高於同業,那就表示這家公司具備管理優勢;當這家公司的經營層與營運策略沒有改變、短期本益比卻下降,很可能就是市場低估了公司長期價值。


第二、 產業因素

不同產業類別或者產業位置都會影響本益比,例如資本投入相對較低的服務業,本益比就通常優於資本投入較高的製造業。此外,當產業營運內容發生改變時,通常會是整個產業一起受益,因此會產生本益比一同上升的情況。例如 2020 年全球供應鏈中斷時,許多貨物皆由海運轉為空運,原本以載人為主的航空公司開始增加貨運業務,帶動產業整體本益比上升。


第三、 經濟因素

從長期角度來看,經濟總是從復甦走向衰退,形成周而復始的循環。當經濟處在繁榮期時,多數企業的營運狀況都十分良好,此時整個股市的本益比自然偏高:而當經濟處在衰退期時,多數企業的營運表現都不佳,此時整體本益比就會偏低。


綜合以上,我們可以知道本益比是一種普遍而簡易的指標,然而,要判斷這個指標是否合理,仍需要大量的研究以及經驗。因此,建議新手如果想投資股市,剛開始不宜配置太高比重的資產,隨著經驗逐漸累積、策略轉為成熟之後,再考慮提高比重。如果真的希望能夠透過股市獲得較高的收益率,則可以考慮風險較低的大盤指數ETF。




未來世界 ETF 未來世界 ETF
繼續閱讀
為什麼物價會上升?談通膨的成因與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