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 2022 年美國聯準會啟動升息之後,美元指數就開始進入一個走揚的趨勢,但不知道你是否思考過這個問題:為什麼利率會影響匯率呢?畢竟,利率是一個國家的央行所設定的數字,但匯率卻是金融市場對兩國貨幣價值的定價,這兩者到底是怎麼產生關聯的呢?
此外,利率改變之後,影響會是長期的嗎?最後,為什麼美國的貨幣政策影響特別強?以下我們就會針對這三個最重要的利率與匯率問題,進行仔細地分析。
第一,利差改變,匯率就會跟著改變
利率一旦發生變化,基於逐利的心態,資金就會往利率較高的國家移動。假設A國與B國原本的基礎利率都是 5 %,現在A國升息至 10 %、B國 5 %利率。站在投資者的角度,原本我把錢放在A國跟B國所能賺到的利息相同,但在A國升息之後,把錢放在A國所能賺到的利息顯然更高,此時我就會傾向把錢轉到A國、並增加對A國貨幣的需求,自然就推升了A國貨幣的匯率價格。
其中的關鍵,就是兩國之間的「利差」。
利差指的是兩個國家之間的基礎利率數值差距,當利差擴大或者縮小時,就會直接影響到兩國貨幣的匯率,並且使匯率發生較為劇烈的變化。再以上例來看,假設A國升息至 10 %、B國升息至 8 %,雖然兩國都升息了,但利差仍從 0 %擴大至 2 %,因此在匯率上A國貨幣相對升值、B國貨幣相對貶值。
第二,匯率最終仍會回歸經濟基本面
然而,利差變動是否會對匯率產生持續性的影響呢?這也並非如此。這是因為,利率除了會直接影響匯率以外,也可能先透過影響經濟基本面、再對匯率產生影響。同時,這個間接影響則可能與利差的直接影響互相抵消,讓匯率趨勢轉向。
再以上述的A、B兩國為例。A國升息至 10 %、B國升息至 8 %,兩者的利差擴大、短期內資金由B國流入A國;不過,A國通膨始終居高不下、經濟過熱,導致資金使用無效率,此時國際資金就會開始擔心,投入A國的錢很可能會因為後續違約率*註1變高而收不回來,因此就會停止繼續把資金轉移到A國,甚至可能轉往B國避險。
換言之,利差直接造成的匯率變化,往往僅止於貨幣政策開始轉向的初期。後續的匯率變動是否能延續趨勢又或者出現反轉,還是會回歸到實體經濟面,例如經濟數字*註2的改變、財政政策的調整,又或者是市場情緒的波動。
第三,為何美國利率政策的影響特別大?
根據前面兩段探討,我們知道了利率、匯率與經濟基本面三者會互為影響,特別是利率政策,往往扮演著起始者的角色。當今的貨幣體系是「美元本位制」,這意味著美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貨幣,大宗商品交易、國際貿易、金融商品結算,絕大多數都以美元為核心。因此,美元利率的改變,除了會直接牽動全球貨幣的匯率以外,更會對全球經濟產生「放水」(美國貨幣寬鬆)或者「收水」(美國貨幣緊縮)的效果。
利率與匯率是包含了許多關鍵議題的領域,即使是投資老手也不見得能夠完全掌握各種可能的變化。以上列出的三個問題,既基礎又重要,投資新手只要能掌握這三個概念,應該就能讀懂重要的相關時事了。
*註1:
債券違約:發行債券的國家或者企業,無法按照債券協議內容履行其義務。例如,債券付息日不能按時全額支付利息,或者債券到期日不能按時全額支付本金及本息。債券違約率指的是債券市場中違約的債券比率,債券違約率升高,通常表示實體經濟疲軟。
*註2:
經濟數字:金融市場最關注的經濟數字包含:衡量國家經濟榮枯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反應通膨程度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以及反應勞動市場狀況的失業率與非農就業人數。